尋訪泰和千年古城——府山
漫漫歷史長河
掩蓋了許多先輩們
在中華大地上生活的痕跡
或許很多人不知道
在泰和縣
有一座歷史底蘊厚重的古城
名曰:府山
在泰和縣沙村和冠朝兩鎮(zhèn)交界處,319國道邊的坡面上,“西周古城·府山城”幾個大字清晰可見,而古城的遺址,便是在道路兩旁的山坡上,但經(jīng)歷過風雨和歷史的洗禮,如今的府山城已被茂密的灌木叢所覆蓋。為了了解更多的府山城歷史,記者尋訪了當?shù)?7歲高齡的老人尹裕桂,通過交談,尹裕桂的兒子尹為佐介紹了父親當年的所見所聞。泰和縣沙村鎮(zhèn)高隴村村民 尹為佐:聽我父親說,以前山路上有個坊牌,是我們尹閣老那個時代建起來的,這條路很小,山上用我們土話來說就是一個碉堡,現(xiàn)在還有。我們?nèi)ド缴峡巢瘢覀冃r候也撿過***。尹為佐所提到的“尹閣老”是明朝擔任過翰林學士、兵部尚書、太子太保等職務的內(nèi)閣大學士尹直,也同為泰和縣沙村鎮(zhèn)高隴村人。通過尋訪只了解到近百年來的歷史,而想要了解到更加古老的歷史,只能通過翻閱史籍資料和研究歷史遺物。根據(jù)縣志記載和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留下的記錄了解到,府山城遺址位于高隴村西偏南的山坡上,地處沙村、冠朝交界處,珠陵江畔,依山傍水,風景宜人。明朝內(nèi)閣大學士尹直在山上道路中建“學士里”牌坊后,更名學士里。據(jù)縣志記載:府山城為南朝(陳)筑,“陳置隋廢”。府山城土城雛形尚存,但由于年長日久,雨水沖刷,高矮不一。城內(nèi)面積頗大,東西長約230米,南北寬150米。城內(nèi)散見南北朝時期的生活用器殘片,城內(nèi)地表還發(fā)現(xiàn)許多石鏟(殘)和回字紋、云雷紋等陶片。經(jīng)**初步考證,屬西周遺址,與白口漢城、樟樹吳城、新干商墓及戰(zhàn)國糧倉等***的文化遺址一樣均位于贛北、贛中、贛南文化傳承帶上,為“江南望郡”廬陵文化的起源地之一。泰和縣博物館副館長 彭飛:府山城遺址地處***交通要沖,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,其歷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,甚至西周時期。根據(jù)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(2000年以前)南北朝時期、西周時期的生活用器殘片在山頭到處可見。